《庆余年2》《长相思2》《唐诡2》反馈参差,“剧N代”为何越来越难?

发布时间:2024-08-06 03:28:22阅读次数:942次
本文导读:今年以来,一批剧集续作、衍生作、系列新作等先后与观众见面。在IP开发模式愈发多元化的当下,这些内容被泛称为“剧N代”。而这些作品的处境,整体不算乐观。《庆余年第二季》《长相思第二季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口

今年以来,一批剧集续作、衍生作、系列新作等先后与观众见面。在IP开发模式愈发多元化的当下,这些内容被泛称为“剧N代”。

而这些作品的处境,整体不算乐观。

《庆余年第二季》《长相思第二季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口碑滑坡,前者豆瓣评分从上一部的7.9降至7.3,后者豆瓣分降至6.0。类似问题也出现在《欢乐颂5》《唐人街探案2》等剧,难免影响到剧集的热度转化。

另一些“剧N代”还是保持了坚挺的口碑,比如《唐朝诡事录之西行》《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》和《少年歌行》前传《少年白马醉春风》等,而围绕着人物、视听体验、剧情延续性等方面,依然会有不少争议。

一边,是行业发力“剧N代”,进一步深耕IP开发的决心。

另一边,是市场越发成熟之下,观众对“剧N代”的内容越发严苛的审视。

越来越难

“行业会做续集或者衍生剧的剧可以分为两类。一种是爆款,各方面数据都非常好,续集只要肯做就能赚钱的,比如《庆余年》这种;另一种是黑马剧,未必需要是爆剧,但相比投资可谓大赚特赚,肯定也会继续做续集捞钱。”制片人李慧对搜狐娱乐分析称。

“从开发动机上其实就决定了,除了少数黑马剧,大部分续集的共同点都是,综合播出表现很少能赶超前作,甚至普遍面对口碑问题。”

今年最受期待的“剧N代”,从播前预约数看当属《庆余年2》和《长相思2》。无独有偶,两部剧开播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争议。

《庆余年2》得益于长达五年的大众期待,引爆了开播数据,但开播后前几集,围绕着上季结尾“范闲假死”剧情的埋坑,导致了叙事逻辑和搞笑情节分配上的问题,一度被指“变味”,后面口碑才逐渐好转。

《长相思2》的口碑问题,一是因为其并非续集而是分部播出,剧情与上季衔接更紧密,缺乏独立的戏剧结构,观众切入视角不佳;加上后续剧情中小夭在几位男主之间的摇摆,客观上造成了观众耐心和角色好感的消耗。

“续集难做首先是市场层面的,一方面需要重新激活观众的观看热情;另一方面,观众隔了一段时间再来看,对你的前作是有滤镜的,新作的呈现能不能撑住这种期待是关键。”导演文伟介绍。

“这也是为什么续集总是强调‘不变’,导演、编剧、演员都最好不变,剧集的风格气质也不能变。”

行业对于续集开发的“变量”控制,一直都非常重视。即使是讲述上一部前史的衍生剧《少年白马醉春风》,还专门找来了《少年歌行》里的演员李宏毅、白澍等,饰演前作中角色的父亲,来强化观众对前作的情怀加持。

“同时,这对续集的营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,如何在开播前尽可能动员起前作的受众,不但要让观众知道你开播了,还得用准确的宣传点,勾起他们当初对这部剧的感情来。”比较典型的案例是《庆余年2》,开播前专门剪辑了第一季特别版供观众回顾剧情。

但即使如此,续集依然要面对市场带来的许多新挑战。

“很多指标都是在变的。”李慧表示。

“比如审查标准,有些内容现在已经不能做了。或者市场的内容偏好,曾经几年前可能大家最认可的内容,几年过去已经泛滥了,市场已经厌倦了,比如《欢乐颂》;或者是几年前大家会青睐那种宏大叙事,但今年《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》几乎没什么网络讨论。”

剧宣Coco还指出,“剧N代”要面对的一个不利因素,即对明显“待爆”项目的“防爆”,“新作品的期待值越高,如果质量达不到预期,在当下打开局面的难度就越大。如果剧粉对负面口碑强烈反击,又会造成路人缘下降,所以播后的宣传难度反而更大。”

“能延续前作的热度,让之前的剧迷都回来看剧,已经是没有严重口碑问题下的比较好的局面了。口碑数据如果想超过前作,更是难上加难。”李慧表示。

越难越爱

这样一门备受审视、天花板也比较明显的生意,却是长期以来影视行业的热门领域,甚至在近两年进一步形成升温。

根本逻辑是,给普遍不确定性较高的行业内容,尽可能提升确定性。

“行业永远在找规律。”文伟表示,“哪怕不是续集,一部剧火了之后也会有大量的内容跟风想要吃到市场红利,或者迎合观众表现出来的偏好,更何况是可以复制上一个项目?没有多少出品方能对此说不。”

除了内容本身的热度,开发“剧N代”也是商业变现的密钥。

“很多剧集第一部的时候,剧方的植入甚至播出期的广告,其实都没能价值最大化。但下一部就是妥妥的收割期了,广告商的热情会更高;有些现代题材,稍微手松一点,拍摄期间的植入甚至能回本。这对平台和制作方都是利好。”

而近两年,“剧N代”内容相较以往出现明显增加,也是源于行业内容能力的提升。

李慧认为:“一方面,行业性的内容升级与市场的成熟期相遇,让一批甚至是原创IP的内容获得了不错的口碑。如今的内容团队也有能力较快实现项目孵化,比如《唐朝诡事录》的间隔周期只有两年,续作推出肯定是越早越好。”

“另一方面,行业本身就在着力于打造内容IP开发,季播剧、系列剧、衍生剧等会越来越普遍。”

“所有剧都想做系列,只看第一部成功不成功了。”文伟表示,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是,很多项目都会尝试制造开放式结局,“先把续集的可能性留出来,有枣没枣打三杆子。”

文伟指出,“剧N代”开发的好处,首先在于打造品牌效应,除了降低后续内容的风险,也有降低营销难度和投入、打造公司品牌等方面的考量,“能够打造一个爆款和能够打造一个系列,对制作公司来说,含金量也是完全不同的,后者能大大提升行业站位和话语权。”

其次,则是从内容开发层面考虑。伴随着观众审美的提升,如今剧集的前期场景、道具、服装等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,“对出品方来说,系列项目数越多,成本就能进一步摊薄。甚至如果确定做系列化开发,这些前期成本都会更好谈。”

“开个玩笑说,‘剧N代’的宿命就是烂尾。”文伟笑称,“除非是原来的局完全凑不起来,否则只要口碑没崩、热度还在,就能一直拍下去。”

博弈

如今,各平台和行业公司,也在进行更大规模的“剧N代”布局。

除了如《庆余年》《赘婿》等长篇IP的季播式开发,《唐人街探案》《少年歌行》等类似“IP宇宙”的系列化,还有围绕关键要素的类型开发,比如悬疑类的“重生”系列、紫金陈系列,或者柠萌打造的家庭教育题材的“小”系列、女性题材的“二十、三十、四十”系列等等。

这些内容相较于传统的续集开发,一方面是更具整体规划,相较于过往播后确定续集开发能够降低很多难度。

另一方面也在操作层面稍稍放开了手脚,比如不同项目可以同步开发、不要求“原班人马”等,却又能吃到“剧N代”的红利。

越来越难,越难越爱,这门非做不可的生意,最终的考验也落在了行业自己的头上。

如前文所言,相较于以往,近两年靠着行业内容能力提升,更多剧集成功打造了“剧N代”。而这背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是,平台话语权较以往更强。

“现在很多项目是在平台主导下做出续集的。”

李慧指出:“每一次开发续集,都是作者、演员、主创、制作公司及平台的各方博弈。甚至都不需要是爆剧,黑马剧也是一样,各方面都希望在这个大概率能赚钱的项目里获得更多利益和话语权。以往的很多续集难产,其实有这方面的影响。”

即使各方面都知道,“换人”是这类项目的大忌,但类似的新闻依然比较常见。此前《猎罪图鉴2》开发期间,前作总编剧贾东岩宣布因“理念不合”退出的消息,就曾在剧迷中带动不少讨论。

“有些问题是源于第一部制作时候隐藏的问题,等到第一部火了,大家不愿意再互相将就,哪怕平台力推,原班人马也很难凑齐;还有些则是本来不太受关注的项目,口碑爆了之后,各方面的诉求会比较复杂,原本的团队也很难维持。各种情况都发生过。”文伟称。

比较常见的情况是,前作的成功引爆会给导演、编剧和演员们带来更多机会,而开发续作不但需要协调各方面利益,主创团队们的档期也较难协调,更要面对原班人马片酬上涨的问题。

好生意的背后,门槛也在不断提高。

“即使如此,IP系列化开发依然是大趋势。在这个高风险的产业,哪怕能够提升一点确定性,各方面就绝不会放手。”李慧称。